“湾湾”硬是将闽南话说成“台语”?新加坡却说是“福建话”!
海峡两岸“小三通”刚开通不久,来自宝岛的一位同胞看到笔者在说闽南话,好奇地问:“你们怎么也说‘台语’呢?”
我答:“我说的是闽南话”。
其实,在台湾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民党执政时期,当时的文化娱乐业比较发达,许多从事这个行业的“外省籍二代”,都将台湾当地流行的本土方言称之为“闽南话”,而蒋氏统治集团将大陆人民说的普通话称之为“国语”。
自从本土势力取代蒋家王朝后,逐渐地将流行于本土的闽南话称之为“台语”,以至于现在岛内的年轻人不知道何为“闽南话”?
台湾为何流行闽南话呢?
这还得从历史说起。
台湾有位历史学家许倬云,写了一本台湾简史,2013年5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,该书描述了400年来台湾历史的兴衰。
1604年,当时的世界霸主、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,侵入澎湖列岛,成为西方侵略中国的先锋。荷兰侵略者在台湾南部修筑了第一座殖民据点——“赤坎城”。以此为基地,荷兰人赶走了在台湾岛北部淡水、基隆一带登陆的西班牙殖民者。并逐渐扩张,一步一步将台湾变成了殖民地。
1661年3月,郑成功亲率两万五千名闽南籍“郑家军”,从金门出发,穿越台湾海峡,在澎湖休整数天后,直奔台湾本岛,围困赤坎城内的荷兰殖民者,迫使侵略者离开台湾,终结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经营。
闽南籍的“郑家军”占领台湾后,郑成功实施“明朝典章制度”,按图索骥将闽南的宫庙建筑、祭拜文化等在当地推行。其实,这都是典型的汉文化,也是台湾的主流文化。
1683年6月14日,清政府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(福建泉州晋江人)领水军2万、战舰200余艘进军台湾,郑成功的后人郑克爽率众投降,台湾纳入大清的版图。
原先在台湾岛的“郑家军”与施琅率领2万水军,大多数是闽南籍将士。因此,闽南话成了台湾流行的“本土方言”。
当然,台湾经历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,国民党执掌政权时称之为“日据时代”,闽南话受到日语的影响,形成了现在闽南话中夹带日语借词的现象。如,广告叫做“Kanban”(日语)、倒车叫“Bakku”等。
新加坡呢?
新加坡建国只有58年,原属马来亚的一个自治邦。
1819年,英国人史丹福·莱佛士抵达新加坡,与柔佛苏丹订约,设立贸易站。1824年,沦为英国殖民地。
1821年,首批移民的中国帆船自厦门驶抵新加坡,开启了福建闽南人迁徙新加坡的序幕。到1836年,新加坡的华侨人口增至13749人。
一座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蕞尔小岛上,在那个年代就有一万多名来自闽南的移民在此居住,闽南话很快成为岛上居民的通用语言。
但是,这些中国闽南移民大多是男性单身“下南洋”讨生活的,原本打算赚到钱后回乡。可是,日久天长,大多数没赚到钱。于是,落地生根,娶了当地马来女性为妻。
由于热带地区挣钱比家乡容易,于是,纷纷介绍家乡的亲戚朋友“下南洋”讨生活,逐渐形成以闽南人为主流的华人社会。当然,在这期间,福建的客家人、广东的潮汕人、广东梅县大埔的客家人也纷纷“下南洋”投亲靠友,逐渐“融入”先来的闽南社群中,闽南话成了华社的主流方言。
在海外,华人大多以省籍为纽带,广东人称当地流行的方言“闽南话”为“福建话”。因此,“福建话”就这样传开了。
当然,如前所述,闽南人娶了当地马来人,虽然仍保留中华文化,但在语言交流上也融合了一些马来语借词。
融合文化方面,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——娘惹文化。
我们听听新加坡华人用“福建话”演讲的片段。
新加坡的这位美女部长用比较纯正的闽南话演讲,语句中只有“Kahwin”(结婚)和“Kopi”(咖啡)是马来语借词,其它都是“原生态”的闽南话,也就是新加坡称之为“福建话”。
笔者从小在闽南语境中成长,又熟稔马来语,因此,在听新加坡人讲的“福建话”时完全无障碍。
其实,来到福建,就找不到“福建话”了,因为,普遍认为在福建有五大方言,即:福州话(亦称“闽东方言”)、莆仙话、闽南话、客家话、闽北话(包含“闽赣方言”)。但也有学者认为,“永安方言”也应成为福建主要方言之一。
由此可见,在福建,并没有所谓的“福建话”。
往期推荐